4月6日讯 3月23日,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服务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诊疗费和药费医保的负担部分,可以实现在线直接结算。
随着互联网诊疗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线上医疗有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互联网诊疗凭借网络优势,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趁势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逐渐发展成为医药卫生领域新的业务增长点。
当然,互联网诊疗快速发展的弊端也浮出水面,“两会”已有委员、代表就目前互联网医疗现状发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线上处方审核力度不一,乱开药和过度用药情况存在。
2.有的互联网医院把医生的收入和处方量挂钩,过去在实体医院的“以药补医”现象在虚拟世界又有了生存空间。
3.部分制药企业把过去用在实体医院的营销模式复制到互联网医疗平台,医药代表用线下“学术拜访”推动线上处方量,容易孳生药品回扣。
4.由于进入门槛低,利润大,前途广,制药企业可自办收购现成互联网医院,有可能通过掌控诊疗过程,提升自家药品销量。
5.资本市场推波助澜,更多投机者和企业争相涌入,带来资本推动下的行业风险。
6.部分患者为了多开药,可能会通过互联网诊疗夸大病情,得到与实际病情不符或超量的药品。
7.互联网诊疗与药店、诊所结合,非药品销售套用医保基金,医保基金有流失风险。
选择优质实体
尽管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报销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但医疗互联网化是总的趋势,瑕不掩瑜。只要控制得当,医疗一定能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实现质的飞跃。首先,政府监管会加强,会以监管实体医院的力度来监管互联网医院。同时,监管手段与时俱进。如建立互联网医院的考核机制、设立红线、医生跨医院行医的考核机制、全国互联网医院处方联网监控等。
前几年,对于互联网诊疗领域,企业观望居多,真正视其为主要战略的不多。近两年,随着利好政策出台,互联网诊疗实体大量出现,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有盲目跟风的、有想短期获利的、有炒作圈钱的,想趁早进入这一领域抢占先机的制药企业要擦亮眼睛,防止进坑。
剔除部分不良互联网实体,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有长远发展的互联网医疗目前分为两类:一是新兴实体、民营医院、网络巨头组建的网络医院,二是以三甲医院为主体国有大医院逐渐试水网络而形成的网上医院。
营销细分市场
近年来,大多数药企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巨大潜力,越来越重视对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营销,但从市场细分角度看,仍需区别对待。
首先,处理好传统业务和互联网市场的关系,分清主次。过去以医院为主的企业要循序渐进,用临床产品品牌影响互联网市场,控制节奏,防止产品一窝蜂地甩到互联网诊疗市场,掌握价格和流向,严防低价冲击现有的实体医院市场。
其次,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品特点选择适合的互联网平台。大型互联网医院平台应以处方药为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品种、规格、剂型方面与传统医院市场有所区隔。借助大平台资源引流患者虽能快速上量,但切忌把传统医院引空,成为无源之水。
第三,实力强的企业可以参与甚至主导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利用传统市场优势将线下医生资源转化到线上坐诊,既能快速开拓线上市场,也能以新型线上合作方式维系医生资源。
第四,围绕互联网诊疗实体开展线上学术活动,提升互联网医院和医生的业务水平,促进对企业产品的了解。
第五,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和即得性,既是宣传平台也是销售市场,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常见病、老慢支防治等。网络互动为药企提供了精准获取目标受众的手段,其闭环性在宣传的同时还能实现消费转化。
互联网诊疗无形中增加了处方药销售的终端,可视为第四终端,与第三终端相比,大大缩短了企业到患者的环节和时间,渠道简化,成本低。普药、未中标品种、OTC品种都可在这一领域一试身手。
总之,国家层面鼓励互联网诊疗,线上药品销售为企业带来新挑战和新机会,医药企业如何避开漩涡冲浪网上是一个全新课题,找到这一课题的最优解才能让互联网诊疗成为新的增长点。